《神明故事傳說》三山國王

三山國王

三山國王是台灣傳佈甚廣的神祗之一,發源於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。三山之名得自揭陽縣的巾山、明山與獨山等三座山的合稱。根據元朝方志〈劉希孟潮州路明貺三山國王廟記〉,三山國王原是此地的三位山神,在隋朝某年二月下旬於巾山出現。三位神人自稱受命於天,彼此乃是兄弟,後來化靈於三山之間的一座奇峰-玉峰。因此,玉峰興建有一座供奉祂們的廟,受民眾膜拜。據說當地有位陳姓鄉民也為其所化,成為隨從,並配祀廟中。當地民眾每遇有水旱災或疾疫,禱之三山國王必定靈應。韓愈治理潮州時,也曾為因當地豪雨成災,於是求禱於三山國王。五代和宋朝交替之間,三山國王顯靈協助趙匡胤擊敗對手劉鋹有功,皇帝於是下詔封明山神為「清化威德報國王」,巾山神為「助政明肅寧國王」,獨山神為「惠感(威?)弘應豐國王」,並賜以「明貺」的匾額。傳說宋末帝昺時,三山國王也助他逃離叛軍追殺。這些傳說顯示三山國王與宋朝皇室似乎關係特別密切,或許宋朝才是三山國王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時期。三山國王的故事後來幾經變易,原有的山神色彩徹底轉變成人格神,有謂大國王姓連名傑字化清,二國王姓趙名軒字助政,三國王姓喬名俊字惠威,原是隋朝助楊堅開國的大將軍,因為無心仕途,退隱山林,到了宋朝才再度顯靈,為宋朝皇室助陣,保祐當地居民,受世人崇奉。 由於三山國山的信仰在台灣分佈甚廣,初期研究又和粵籍客家族群有關,相關研究一度視三山國王是客家族群特有的神祇。然而,最新的研究分析中國大陸或臺灣的現況,三山國王並非客家族群獨有,而是發源於潮州地方的民間信仰。三山國王在台灣的分佈相當廣,幾乎遍及每個縣市,光是宜蘭地區粗估即有二十六座。至於其它地區,較古老的有屏東九如的三山國王廟、高雄縣橋頭的義山宮、高雄市楠梓和鹽埕的三山國王廟、彰化員林的廣安宮和臺南市的三山國王廟等。

  •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