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明故事傳說》水仙尊王

水仙尊王

水仙尊王,按照學者的研究,最早的記載是宋朝劉克莊的〈重修水仙廟疏〉,水仙神本來應該是「嘉應惠利候父子」,但詳細名籍已經無從考察。到元朝時,水仙所指則為媽祖的助手,包括馮璿兄弟三人及蔡某、丁仲修等五人。其中馮璿、丁仲修是儒生和官員,在世時有功於世人,死後成為襄助漕運的水神。因為不明的原因,到清朝時,水仙尊王已經是完全不同的組合,分別是大禹、伍員、屈原,這三位是不變的。另者,項羽、魯班、李白、伯益、奡王、王勃等則在不同組合裡,輪替其它兩位水仙王。 關於水仙尊王的神祗組合,在台灣有一帝、二王、二大夫的說法,這個組合包括大禹,即一帝,二王即奡王和項王,二大夫即伍員和屈原。水仙尊王的不同組合中,他們在世時大都和水的災難事件、水的資源利用等有關。其中大禹治水;奡王是夏朝時寒浞之子,一說因為他力大無窮,能陸地行舟,一說他發明船隻,後來少康中興時將其殺害。伍員即伍子胥,傳說他發明了水車,後來含冤而死,成為錢塘江的潮神以向吳王示威;屈原因為楚懷王的放逐,憂心國事乃投江自盡;項羽在烏江自刎;李白因酒後向水中撈月而死。因此,水仙宮或水神的廟大都設於水邊、臨海地區等,這和鎮壓水煞、防止水患、船難有關。 台灣奉祀水仙尊王與台灣早期的移民史和貿易史有關,因為早期往來皆賴船運,加上台灣海峽的海象險惡,因此尊奉水神以護祐交通往返平安和貿易得利。據郁永河(1645-)的《采硫日記》記載,先民遇到風雨險阻不得近岸時,有划水仙的儀式,其儀式是眾人皆拿筷子,虛作划船姿勢,如端午節划龍舟比賽,並同聲作鉦鼓聲。台灣較有歷史的水仙宮有台南水仙宮,新港水仙宮等。台北市原本也有一座水仙宮,在1908年被拆除,廟中的水仙尊王於是移祀到龍山寺。台南水仙宮位在神農街的市場內,建築的特色之一是有別於一般廟宇於門上繪以門神,台南市水仙宮的大門上是以門釘裝飾,這是因為所祀主神大禹,乃三皇五帝之一,所以採用皇宮的飾物。民間每年10月10日祭水仙神。

  •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