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明故事傳說》巧聖仙師

巧聖仙師

巧聖仙師即是魯班,是台灣重要的職業神之一,又作巧聖先師、魯班公、魯班仙師、公輸先師、魯班爺、魯班聖祖、老班公、志班公、大師府等。魯班在先秦的古籍裡,有種種不同的名字,例如《禮記》、《戰國策》、《呂氏春秋》、《史記》中,記為公輸般;《墨子》第五十卷〈公輸〉是其專卷,作公輸盤;《漢書》、《後漢書》作公輸班,因為是魯國人,以國為姓,名為魯班。明朝午榮等人所編《新鐫京板工師雕鏤正式魯班經匠家鏡》,卷一「魯班仙師源流」記載:「師諱班,姓公輸,字依智」。也有簡稱作「公輸」。 魯班是先秦時人,大約在西元前510-440年之間活動,因為和墨子在楚國會面,經墨子的勸告後,從此反對戰爭,不再為戰事製作兵器而留名。關於魯班還有許多傳說,傳說他是天上的星宿神普安老祖的弟子,普安老祖瞞過玉帝,他懷有創造世界的夢想,於是藉著魯班和另一位弟子張班的巧藝達成造世的目的。在《墨子》裡,他替楚國製作攻城的設備非常精良,用以攻打宋國。後來受墨子感召才變成福利大眾的工匠。此外,因為他的手藝太精巧,據說作了一隻能飛天的木鳶。當八仙背著五湖四海水和日、月,要通過趙州大石橋時,他就在石橋下托住石橋。因為魯班神乎其技的工藝技術,後代的工匠即奉魯班為祖師爺和行業神。自明清至今,包括木、瓦、石等各種匠工皆以之為行業神,並組成各種兼具宗教和行會性質的團體。 中國民間裡奉祀魯班的的活動,根據敦煌文獻裡的上樑文,推測早在唐朝已有相關活動,前引明代《新鐫京板工師雕鏤正式魯班經匠家鏡》則有更明確的記錄,至少當時的工匠們向巧聖仙師行有春秋二祭。台灣的魯班公會主要的祭祀活動是在魯班公的聖誔日,也就是農曆五月七日前後,進行祭神、聯誼等活動。此外,魯班也影響常民的日常生活至深,最普遍者是一般人施作木工、土木建築時,都會使用俗稱「文公尺」的的魯班尺,丈量出吉祥的量度值,再依之施作。文公尺長一尺四寸四分,以生老病死為基礎,劃分為八格,用之丈量長度時,必須注意其吉凶刻記。 全台灣主祀巧聖仙師的廟宇約有30座,大多是在1961年之後設立,最早設立的是台中東勢的巧聖仙師廟,大約建於1833年左右,當地人稱為「仙師廟」,設立原因和當地早期為木業重鎮有關。此外,全臺的各種神明會約有195個,較具歷史者有鹿港的錦森興魯班公會,其聯誼活動因為近百年的演變,已有魯班公宴的活動,並希望藉由神明會與同業聯誼組織,募款以興建廟宇奉祀巧聖先師。

  •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