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盤古公》
盤古公即盤古,又稱盤古聖帝、盤古聖祖等,是中國神話裡開天闢地的人物。盤古最早的神話記載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所著《三五歷記》,故事描述古代的創世觀,古人認為天地未開之時宛如雞蛋一片混沌,人類祖先盤古誔生其間。經過一萬八千年天地開始分離,期間盤古每長高一丈,天地就分開一丈。盤古作為天地初開第一人,死後氣息化成風雲,聲音變成雷聲,眼睛成為日月,四肢和身體成大地和山,血液成為河川,肌肉化土壤,身上種種皆成宇宙萬物,身內的各種蟲,被風吹襲後成為人類。此為盤古開天闢地神話。 盤古的傳說後來被道教吸納,名叫盤古真人,也就是道教的神仙,又作元始天尊,元始天王。根據葛洪的《枕中書》,天地未分前,由天地精華育孕的盤古已在其中,且自號元始天王。天地始開後,他遇到聖女太元,喜愛其貞潔,化作青光入其口中,使之受孕,十二年後盤古從太元的背脊出生,出生後有彩雲護身的瑞相。在陶弘景《真靈位業圖》裡,眾神仙要按時朝覲元始天尊,號「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」。《述異記》裡還指出,盤古的墓地在南海。 自古即有主祀盤古的廟宇,四川稱盤古祠或盤古三郎廟。《歲時習俗資料彙編》載古以十月十六日為盤古誔辰,湖南湖北一帶認為因為盤古誔生即開天闢地之時,節氣正巧是陰陽始分之日。臺灣民間廟宇中,主祀盤古者不多,視主祀元始天尊等同主祀盤古,例如新店開天宮、新竹五指山盤古廟、開天宮、臺南玉井的大王宮和盤古殿,還有新化的盤古王廟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