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神明故事傳說 - 神蹟顯靈傳奇(靈驗事蹟)

在現今民間信仰蓬勃發展的台灣,許多靈驗神蹟故事在網友們口耳相傳之下,吸引大批信眾前往參拜,是什麼樣的故事讓信眾虔誠的相信,並有求必應的呢?

 

金門迎城隍-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

「金門迎城隍-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」是每年台灣離島-金門重要的觀光文化慶典,而每年農曆4月12的迎城隍,至今2015年已有335年歷史,是在地民眾熱情參與的民俗活動。

 

媽祖

媽祖又稱天妃、天后、天上聖母、娘媽,是歷代船工、海員、旅客、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。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沈人亡,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,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。在船舶啓航前要先祭天妃,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,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。

 

三清道祖

「三清道祖」是道教最高之三位神祇,亦合稱三境天尊。三清在六朝時本來是指三清境,也就是玉清、上清、太清三個地方的合稱,因為他們是道教三位至高神各自的居所,所以逐漸變成以地名代表道教的三位至上神。

 

玉皇大帝

民間俗稱天公,又暱稱天公祖。玉皇大帝是漢人民間信仰裡的最高神,是上天的代表,由於天際浩翰,因此沒有固定的形體,民眾進入寺廟參香時,大多先禮拜天公爐,可見天公在人們心中的尊貴地位。舉凡民間有重要事情要稟告天公時,也有「領玉旨」或「置天臺」的儀式。

 

《浴佛節》佛陀誕辰日-釋迦牟尼佛誕生

相傳佛陀在農曆四月初八這天誕生時,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,說道: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。」。之後有兩股水從天瀉下,沐浴在王子的身上。後來,佛教徒每年為慶祝佛陀誕辰就沿用此例舉行浴佛的儀式。

 

五府千歲

五府千歲本是隋末唐初時人,當時天下大亂,李大亮、池夢彪、吳孝寬、朱叔裕、范承業等五人因為意氣相投,結義金蘭,投身唐高祖李淵陣營,因習於武藝兼熟兵法,頗有軍功,歷經高祖、太宗二朝,皆居文武要職。這五人過世後,即受玉帝的封敕,成為王爺,並下降人間,乘坐王船「代天巡狩」,巡遊四方,為民消災。根據考證,五人之中只有李大亮載於正史中。

 

彌勒佛

五代時在浙江寧波一帶,有一位名契此的布袋和尚,成為我們目前熟悉的彌勒佛形象來源,傳說布袋和尚出門總是手持扙,背著個布袋、破蓆子,四處向人乞食為生,號長汀子,少言語,無論到了那裡,多以神通開導世人,說完話即圓寂,卻又有人在其它地方見到他,於是大家競相立其像供奉。彌勒佛也普為店家供奉,多作笑臉迎人狀,放置於門口或明顯的地方,主要是作為財神。

 

城隍爺

城隍爺又名城隍,按其名稱應是衛戍都市之神。城隍雖以城市為名,祂的職能實際上是司法神,主掌人間的道德行為和是非曲直,民眾之間遇有紛爭難以排解、或是個人的操守被人懷疑、或是有意悔過時,過去也常有在城隍廟前立誓的儀式,或是接受神判裁決。遇有重大案件無從得解時,檢警人員也有禱求城隍因而破案的傳聞。有些地方的城隍廟還因應時代發展出不同的特色,例如台北霞海城隍廟也成為信眾求賜姻緣的廟宇之一。

 

文昌帝君-考試與功名運勢

文昌帝君與大魁星君、朱衣星君、純陽帝君、關聖帝君,合稱「五文昌」,同受士人學子敬奉。農曆的二月初三,是文昌帝君的生日,有些信徒會準備蔥(蔥代表聰明)和芹菜(芹菜代表勤快)去祭拜祂,希望能保佑小朋友聰明又勤快。

 

 

柳子林苦竹寺觀音佛祖-降臨護眾生

觀音信仰源出於佛教,最初原是男性人物,隨著普門品流傳祂尋聲救苦、慈悲應化的願力,觀音深入民心,逐漸轉變成女神,其信仰的普及與妙善公主的傳說亦有所關連,觀音經由轉世化身的信仰,以多種女性的身份參與人類世界。

 

台中外埔開天宮靈臺寶殿-貼金補運

貼金補運的祈福儀式是所有來過開天宮的信眾都熟知的祈福過程,貼金箔的意思在於泛指身體不好,運氣不佳,信眾可以透過母娘來補足不佳的部分。

 

員林福寧宮-天上聖母

員林福寧宮肇造於前清康熙五十年間,始建於雍正四年之廣福宮,後經閩粵來台之先民們協議,因為生活習俗和語言不同而分開各自供奉,廣寧宮〈王爺宮〉供奉三山國王,福寧宮供奉媽祖即天上聖母。

 

媽祖遶境-白沙屯媽祖徒步北港進香

白沙屯媽祖還有一個特色,神像本身是軟身媽祖雕像,一節節的木頭串連而成,因此最獨特的就是每個關節都能活動,而兼具鎮殿的大媽也就是每年遶境進香的本尊,獨特性成為全台不可不知的媽祖。

 

北港朝天宮媽祖遶境出巡-百年藝閣看熱鬧

農曆三月瘋媽祖,每年全台各地媽祖盛事都在農曆三月熱鬧登場,由於媽祖聖誕是農曆3月23日,因此三月份各地媽祖廟都熱鬧慶祝。

 

南投紫南宮-發財金、金雞母,求得事業好運連連

聞名遐邇的紫南宮土地公名氣大,據廟方表示,前來向土地公借錢的信徒,每年平均都有十八萬人,每年借出的土地公金就高達一億八百萬元。

至於怎麼會有「土地公金」呢?又該怎麼借?

 

 

  • Top